Page 6 of 7

還有問題要解決

第十頁、十一頁
找了人, 花了錢;企業就能順利開發所期望的功能與應用?
不, 事情往往沒有想像中的順利。時間的掌握(事關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上公開的時間)、相關第三方的整合以及各人, 各部門, 不同公司之間的差距(包含了know how的差距, 觀念的差距…等等), 這些都會是企業的種種困擾與風險的來源。
不過, 企業還是要成長, 產品還是要升級;為了取得在市場的優勢, 這些都是企業要努力克服的種種要素。


物聯網雲技術堆疊示意

第九頁
談過了開發物聯網雲需要的資本支出, 人力資源支出與時間支出;再加上企業所需承擔的風險。現在就該說明這些時間、金錢、人力是花在哪些任務與工作上面, 下圖是完整的物聯網雲的解決方案堆疊圖(企業可以作為開發參考);由圖中可以了解從地面端的硬體一直到使用者的使用介面, 再到通訊, 一直到打通雲並實際應用都是企業要經歷的過程。
在堆疊圖中, 每個工作都需要專業的高階工程師做完善的開發工作。如何用最經濟, 最有效率, 最低的風險完成;更是企業需要做的功課!

支出與風險

第八頁
成本與風險;是企業[獨立]進入物聯網雲的必須。成本包含了費用支出與人力資源支出以及時間成本支出, 下圖可以了解, 企業想要真正進入物聯網雲的核心, 以下五種[高階]人才是必須的;簡略以台灣目前薪資水準與相關員工福利評估, 美金60萬元的年度支出算是最基本的了。除了費用與人力支出;時間也是相對的成本支出之一, 以高階人力的能力評斷, 最快的開發時間也要落在12~18個月;這還不包含了之後的風險, 如開發失敗, 如不符市場需求, 如被競爭者超越等等…
這些的投入都是企業進入物聯網雲的門檻;
有資金, 找對人, 卻不一定來得及
有資金, 找對人, 卻不是市場需要
有資金, 找錯人, 等於開發失敗
但企業要升級;產品要優化, 物聯網雲是最佳的工具;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就是有心升級的企業目前最需要關心與思考的!

企業的困境

第七頁
企業想要透過物聯網雲產生系統, 產品的優勢功能與應用;就必須針對物聯網以及雲端的know how 加以著墨與研究並開發出符合市場與使用者的剛需功能與應用, 過程中會有相當的資本支出, 人力資源的耗損, 以及時間的成本支出;這些成本的支出不能保證產品或系統在未來市場上的成功, 而風險就如此地產生。
對於台灣目前的企業生態與結構來說, 這樣的投資或許有著相當的風險存在;而如何跟上時代的潮流並開發出符合市場預期的產品與系統並且能夠將開發風險減到最低就是目前企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典型的物聯網管理

第六頁
任何產業, 任何應用, 物聯網為甚麼能帶來優勢?
從地面端(現場), 到網際網路, 到雲;因為典型物聯網管理的標準才能夠為使用者帶來應用上的效益。
裝置管理
物聯網的意義是建築在完整的裝置(設備)管理上, 凡舉地理位置, 狀態以及任何的細節都是物聯網上的資訊來源之一並作為管理裝置(設備)與裝置(設備)數據的基礎。
OTA(Over-the-Air Technology)遠端軟(韌)體升級
透過電信網路做遠端軟(韌)體升級;OTA是物聯網管理的重要準則之一。
數據收集與儲存
物聯網化之後, 由於物與物都能對話,以及對物的管理需求, 所有的資訊與資料的數據都要能夠被收集與儲存, 做為日後大數據分析之用。
時時(real time)可視化
對於物的管理, 控制, 協作, 開發;都必須透過real time的狀態去做執行。
規則引擎
顧名思義就是規則的定義, 透過定義, 讓物與服務依照制定好的規則執行所有的物的行為與服務的規範。
第三方API引擎
由於物的應用面廣泛, 可能涉及不同層面的應用, 所以能夠符合第三方的API就是必要的基礎。
符合上述的物, 即可被定義為物聯網;更由於典型的物聯網管理內容, 即可為產品開發者帶來更靈活的應用與功能的開發。